English

校园文化对自考生的隐性渗透

2000-07-12 来源:光明日报 武汉化工学院 张开芬 我有话说

对校园文化的界定,一般认为它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特定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核心是价值观念。本文所说的校园文化对自考生的隐性渗透是相对于显性渗透而言的。笔者认为,全日制的学生和其他学习形式的住校生,一般接受的是直观的校园文化,包括开展的形式多样的二课堂活动,如讲座、文艺、体育、书法、绘画等可见方式,他们在这些氛围的笼罩下,饱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这种影响是以显性渗透的形式而存在的。

由于自考生有着特殊的求学方式,他们主要是以自学为主,听课的时间有限,笔者认为尽管他们没有时间和条件参加丰富多彩的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但他们仍然可从多方面感受到校园文化的存在,以及校园文化对他们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多以隐性渗透的形式存在,这种隐性渗透的方式和渠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隐性渗透

自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到老师编写的各种教材、讲义、辅导资料等,从中可以感受到某个特定学校教师的思想水平、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如学文学的学生可以从这些材料中看到教师对作品中的人物的透彻理解、剖析和评价,从而通过这些特殊的魅力和教育手段达到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这里实际上把教学内容与校园文化相互糅合,实施了对自考生的隐性渗透。

在培养各种科学思维方式的过程中进行隐性渗透

自考生助学的时间一般并不长,特别是对社会开考的“长线”自考生,他们助学的时间更短,助学期间老师只能提纲挈领的讲述要点,教师更多的是向他们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克服习惯性的思维程式,培养自考生学会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判断、推理的能力,训练自考生思维的广阔性、流畅性和灵活性,让学生敏锐地有目的地捕捉信息,为他们日后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工艺奠定基础。这种科学思维方式的传授,是与自考生联络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渠道,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自考生和学校师生在各种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隐性渗透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包括有艺术特色的建筑物,有醒目标志的校训,有反映各类学校特色的雕塑,有张贴的科学家的画像和各种让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物,学校的宣传橱窗里所展示的先进教职工和学生的模范事迹,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外化表现,它对整个校园来说是弥漫的,但这种影响又具有比较统一的指向性。自考生到学校来参加助学和考试,受到的教育是一种综合效应,他们或为种种至上的精神所触动;或为高尚的行为所感动;或为某些激动的场面所感染;或为教师的诚意所感化等等,这些都可使自考生萌发的道德情感得到认同、内化和升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